中宏网广东4月1日电(记者 黄磊刚)3月31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黄埔区融媒体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关于打造“三城一岛”产业增长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新质生产力30条”)。该政策涵盖投资、创新、产业、生态等30条硬核措施,旨在打造“三城一岛”产业增长极,激活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开发区模式”。
“新质生产力30条”作为广州开发区聚焦新质生产力“1+15+5”政策体系的统领性政策,创新推出“投资、项目、创新、企业、产业、园区、生态”七大合伙人行动,单个项目最高扶持达1亿元。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秘书长陈超表示,政策秉持与企业共同成长的理念,强化政企携手共建、风险共担、价值共创的新型政商关系。
在投资领域,“新质生产力30条”首创“投资合伙人”理念,变“单向投资”为“双向奔赴”。政策对外资通过精准分级管理,降低门槛、指明方向、加大支持力度,构建“阶梯式”扶持体系,做到“培强”和“育小”两手并抓。例如,外资奖励门槛从1000万美元降低到500万美元,重点支持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最高给予1亿元支持。同时,对高技术制造业等不同行业分别按1%~3%予以不同档位扶持。
在项目落地方面,政策以“项目合伙人”思维,将国家专项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补助等政策“打包”推荐给企业,支持项目方整合资源,实现补链强链项目集聚发展,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金支持。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李嘉文表示,政策对重点产业上下游项目落地、产业链协同和人才引进的大力支持,将进一步带动链上企业聚集。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广州开发区从“政策供应商”升维为“创新合伙人”,提供全链条政策扶持。政策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研发资助门槛从500万元降低到200万元,政策覆盖面扩大30%以上。同时,设立仪器开放共享扶持,发放1000万元创新券,并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建设高能级技术创新平台。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难题,政策对成果转化“先补后投”,提供最高300万元补助和500万元天使投资。
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政策首创土建技改、租赁技改等条款,对工业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等方式改造提升,分级分档给予最高3000万元扶持。在壮大新兴产业方面,锚定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4个未来产业,鼓励企业融入龙头企业供应链。同时,聚焦平台经济、首店经济等新经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园区是企业聚集地和产业承载区。政策以“园区合伙人”行动为指引,以“一园一产业、一园一链条、一园一特色”高质量配置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降低企业入园租金成本,打造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园区。在生态构建上,政策创新推出“生态合伙人”行动,聚焦人才、金融等要素,建立高层次人才直接认定机制,提供最高150万元扶持;设立5000万元普惠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开展包容审慎监管,探索行政执法“综合查一次”改革,构建产业友好型营商环境。
“新质生产力30条”的发布,标志着广州开发区在推动产业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通过创新政策举措,强化政企合作,广州开发区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有力的支持,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