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广东1月13日电(记者 黄磊刚 陈杰玲)1月12日,广州海珠湿地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事——第32届广州园林博览会“海珠湿地生态艺术国际双年展”在此拉开序幕。此次活动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海珠区林业和湿地管理局、广东园林学会共同主办,旨在通过生态艺术创作,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并促进青年艺术家的发展。
活动现场,众多国内外知名艺术家、艺术评论人、专家学者以及热爱生态与艺术的市民和游客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艺术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盛会。海珠湿地作为广州市的重要生态绿洲,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湿地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艺术家们探索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灵感源泉。
开幕式上,主办方特别播放了海珠湿地生态艺术驻地计划纪录片。该计划于去年12月启动,面向全球征集青年生态艺术家驻留海珠湿地进行艺术创作。纪录片记录了9位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运用海珠湿地的独特资源,巧妙地将自己的艺术理念与湿地生态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既具有艺术美感又富含生态意义的作品。
艺术家们现场分享了各自的驻地创作经历、艺术理念及作品背后的故事。他们纷纷表示,这次驻地计划是一次难得的艺术探索之旅,让自己在近距离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其中,荷兰花艺艺术家PieterTeisman的作品《觅境·悬浮森林》备受瞩目。该作品设计灵感来源于海珠湿地的生态环境和鸟类多样性,通过填充泥炭藓、水培颗粒土和落叶的混合物,形成一种轻盈、透气的土壤,以此营造古老森林地面的感觉,并搭配多种植物,形成一个持续多年的小型生态森林。Pieter表示,他希望通过这个作品吸引各种昆虫和小鸟,从而建立一种微妙而紧密的生态关系。
此外,驻地艺术家边思敏和梁宇博的作品《川行》也备受好评。该作品聚焦于海珠湿地高畦深沟这一传统农业系统,通过架起粉色的小桥,引导人们穿越水渠、走进果林,关注未曾发现的信息。作品用粉色强调斜向秩序,提示人们穿越水渠,并引导人们近距离观察土地,解读海珠湿地的故事。
海珠区林业和湿地管理局相关人员表示,此次双年展不仅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交流平台,也用艺术的力量激发了更多人对生态保护的关注和行动。未来,海珠湿地将继续发挥其在生态保护与艺术融合方面的独特优势,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讲述海珠湿地生态故事,为公众呈现更多和谐共生、匠心独运的生态艺术盛宴。
当天下午,“海珠湿地生态艺术促进青年艺术家发展”主题学术研讨会也成功举办。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了生态艺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认为生态艺术不仅是艺术领域的新探索,更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年艺术家作为这一领域的生力军,应勇于担当,不断创新,通过艺术的力量唤醒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爱护。
据悉,第32届广州园林博览会也即将拉开帷幕。此次双年展作为园博会的分会场之一,着重于推动绿美广州的生态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独特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