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监管是推动亚太各国能源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11月16日,第六届亚太能源监管论坛在深圳市举行。论坛以“能源市场建设与绿色转型”为主题,与会中外嘉宾共商以监管推动能源市场建设,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我国首个能源监管实践报告发布
中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萨摩亚、汤加、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14个国家的能源(电力)监管机构负责人,国际能源署负责人,国内外能源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单位代表参加会议。论坛期间,与会各成员国围绕能源监管、市场建设、绿色转型等内容,共同发布了《第六届亚太能源监管论坛“深圳倡议”》,提出持续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发挥能源监管在能源转型中的推动作用、加强电力市场体系建设促进能源转型、数字技术创新赋能能源转型、加强能源监管以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以提升监管效能等。
作为大会重要成果之一,《中国能源监管探索与实践报告》(下称《报告》)正式发布,首次对中国能源监管理念进行系统阐释,首次向亚太地区国家集中展示中国能源监管经验和成效,成为开启高质量能源监管的行动指南。
《报告》提出,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交易规则体系基本形成,市场交易规模逐步扩大。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由2016年1万亿千瓦时增长到2022年5.25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提高到60.8%。今年1—10月,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4.6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61.3%。在交易机构注册的主体数量由2016年的4.2万家增长至目前的70.8万家,市场活力有效激发。
“在新能源进入大规模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通过市场机制创新,大力推动能源电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鼓励全社会积极消费绿电,促进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司长宋宏坤表示。
2022年我国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达到3465亿千瓦时,占新能源总发电量的38.4%。绿电绿证交易规模稳步扩大,截至今年10月底,已累计达成绿电交易电量878亿千瓦时,核发绿证1.48亿个。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在南方区域率先落地
据南方电网公司数据,目前,南方区域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达59%,2022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52%,达到世界同等规模电网领先水平。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在南方区域率先落地,建成全国首个电力现货市场,绿电、绿证交易规模不断扩大。
新能源具有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的特点,因此新型电力系统面临更频繁的供需波动。如何经济高效地平衡供需?2022年7月,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试运行,成为全国首个进入试运行的区域市场。“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将实现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提高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促进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和新能源高效消纳。”南方电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介绍。经过多轮测试、优化,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已基本具备电力现货跨省区交易条件,预计今年底前将实现全域结算试运行,电力现货交易将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五省区。届时,通过交易平台,电厂和用户不仅能跨区跨省购电,还能“货比三家”。
“广东作为第一批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在国家能源局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近年来现货市场试点建设成效显著。”广东省能源局副局长刘文胜介绍,截至目前,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运行超两年,整体运行平稳有序,有效发挥了发现电力时空价格、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保障电力供应、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我国电力市场建设作出了诸多有益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