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广东7月4日电(记者 许雪晴)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南沙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以文明村镇创建为重要抓手,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即日起,推出《文明乡村向美而行》文明村镇创建巡礼系列报道,充分展示文明村镇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总结“文明村镇”的好做法、好经验,助力“百千万工程”。
今天,让我们走进南沙区文明村——东涌镇细沥村。站在静静屹立的听风渡口前,凉爽的江风徐徐而来。这里的一亭一树,一船一牌,轻轻唤醒起细沥人停留在记忆深处里登上渡船那一刻的喜悦和期待。
细沥村坐落于东涌镇西南部、西樵水道边,南沙大道由北向南贯穿其中,交通条件便利。这里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是东涌镇传统的沙田水乡村落,因一河面狭窄的河涌流经而得名。2015年,细沥村率先成为南沙区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一直以来在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打造产业兴、乡村美、民风淳的美丽乡村。
找准定位,助力产业发展
黄皮果是南沙人熟悉的夏季水果之一,走进占地面积约120亩的皇金园黄皮采摘园,可见金黄色的黄皮果挂满枝头,晶莹剔透、入口微甜的果肉令人垂涎欲滴,这是细沥村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的真实写照。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是关键。据介绍,细沥村经济以工、农业协调发展为主,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3793万元。作为南沙区重点打造的苗木基地,村内主要培育香樟、秋枫、桂花、果蔗及香蕉等花卉果木。同时,细沥村现有经营木制品、家具加工、家庭用品、食用油等36家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和村企合作发展的方式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双提高,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增“颜”提“质”,扮靓美丽乡村
一草一木皆风景,一言一行见文明。行走于细沥村的村道上,绿意盎然的“四小园”接连成片,让人仿佛置身于流动的的田园画卷之中。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近年来,细沥村积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志愿者组织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围绕重点领域清“死角”、扫“盲区”、治“顽疾”,通过生活污水治理、河涌两岸绿化整治、乡村振兴示范带碧道建设和打造“四小园”等措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截至今年,我们已经评议出436户最清洁家庭”,细沥村党委书记高锡钊向文明君介绍道。细沥村每月都会开展“最清洁家庭”宣传活动,通过“以奖促治”的奖励机制转变广大村民的思想观念,自觉抓好房前屋后的清洁卫生,在全村上下形成“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润物无声,树立文明乡风
推进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细沥村以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邀请村内党员和村民代表组织开展“道德评议会”,评议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事迹,并结合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宣传村内好人好事以及助人为乐、孝心敬老的典型事迹,让“文明之花”在细沥村绚丽绽放。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东涌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联合细沥村打造了双拥文化主题公园,因地制宜布置双拥主题题材和文化元素,使之成为休闲娱乐、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细沥村还坚持用活用好红色资源,邀请老党员开展革命事迹宣讲和主题党课教育,将“红色种子”播撒到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心中。
据了解,细沥村先后获得“南沙区文明村”“广州市美丽乡村”“广州市名村”等荣誉称号,2023年成功入选“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这是细沥村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文明乡风拂面来,和美乡村绘新篇,一幅产业兴旺、民风淳朴、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细沥村徐徐铺开。未来,细沥村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在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中发挥“火车头”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来源:南沙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南沙区东涌镇党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