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广东11月17日电(记者 许雪晴 张福州)“三号机组启动成功啦!”近日,随着泵组主轴开始平稳转动,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民生项目——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再获突破,该工程高新沙泵站三号机组无水启动调试顺利完成,为实现工程年底通水目标迈出重要一步,将于今年12月试运营。
工作人员调试高新沙泵站三号机组
据介绍,该工程输水线路西起西江干流佛山市顺德江段鲤鱼洲,经广州市南沙新建的高新沙水库,向东至东莞市松木山水库、深圳市罗田水库、公明水库。
输水线路总长度113.2公里,其中干线工程长90.3公里,深圳分干线工程11.9公里、东莞分干线工程3.6公里、南沙支线工程7.4公里。输水线路新建鲤鱼洲、高新沙、罗田等3级泵站加压。工程设计年平均供水量为17.08亿立方米,其中广州南沙5.31亿立方米、东莞3.3亿立方米、深圳8.47亿立方米。
超级“泵站”机组无水启动调试完成。高新沙泵站位于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广州南沙段范围内,是工程三大泵站之一,承担着“调节器”和“枢纽站”作用。泵站内安装6台套(4用2备)设计流量为15立方米/秒、设计扬程为56米的立式单级单吸蜗壳离心泵,以实现从高新沙水库内取水,经泵站加压提升后,再由压力管道输送至沙溪高位水池,向东莞、深圳方向输送西江水。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高新沙调压塔内径12米、外径15米,地上地下纵向塔高超103米,采用圆筒内衬钢环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顶设置工程水情观察瞭望间,是目前国内在建最高调压塔。调压塔位于该工程高新沙泵站区域内,地处广州南沙蕉门水道高新沙岛尖,是整个工程最高功能性建筑物,在全线长距离、大流量输水过程中担当着重要“调节器”与“枢纽站”作用。
为有效提升运行期水锤防范效果,该调压塔采用溢流调压功能型式。当深埋地下管道内的涌浪溢流时,水流会翻过调压塔边墙跌落至溢流槽中,然后通过分布在调压塔外筒壁的8根直径1.2米溢流管;将溢流水引至地面下的环形钢管,再通过3根排水管排放;将溢流水排至临近工作井外圈的储水池,最后通过排水管排至高新沙水库或天然河道。
通过创新增设高新沙调压塔,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中间区域庞大输水系统一分为二,分成“泵站-调压塔”“调压塔-管线-沙溪高位水池”两个相对独立的水力系统,从而解开管线最大水锤压力与水泵出口阀关闭规律之间的联系,使得管线最大水锤压力基本不受水泵出口阀关闭规律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水锤防护效果的可靠性。
“简单理解就是,由于高新沙泵站所处位置较低,假如出现停电等极端情况,就会出现水流倒冲的情况。这种时候,水锤压力特别大,容易倒灌摧毁我们的泵站,而有了调压塔,会让倒冲的水流沿着调压塔往上走,从而有效缓解倒冲压力,很好地保障我们整体结构安全。”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未来这里还将打造成一个对市民开放的科普基地,更好地宣传水文化。
每年可为南沙引进5.31亿立方米西江水。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国务院部署加快建设的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广东省“五纵五横”水资源配置骨干网络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项重大基础性工程。
据介绍,该工程采用全封闭深层地下输水方式,输水隧洞位于地下40~60米处,穿越珠三角核心城市群以及珠江出海口狮子洋,施工难度大,需要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在地下40米左右的输水隧洞可以看到,输水管道已基本建成,并具备运营条件。“为做好相关工作,我们还做好了充分的防水措施,且在管道里预设行车道,方便以后维修清洁时行车需求。”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从顺德抽取的西江水来到高新沙泵站后,一部分通过泵站加压提升后,再由压力管道向东莞、深圳方向输送西江水,另一部分通过南沙支线接驳至南沙黄阁水厂,向南沙提供西江水。“此外,我们还修建了高新沙水库,也可以为南沙储备一周的用水量,为南沙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优质的用水保障。”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该工程将为广州南沙、东莞、深圳三大受水区每年分别引入5.31亿立方米、3.3亿立方米、8.47亿立方米的西江水。通过西江、东江水源互补、丰枯调剂,退还东江流域及沿线城市被挤占的生态用水,可以进一步增加东江的生态流量,缓解或降低东江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同时,也为广州、深圳、东莞等市在满足生产生活用水的基础上,增加水量改善生态环境。(图文来源:广州南沙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