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云浮11月2日电(记者 黄磊刚 黄一峰 通讯员 叶锦生)郁南是云浮市辖属县,位于广东省西部,东接云安,南邻罗定,北与肇庆封开、德庆两县隔江相望,与广西苍梧县、岑溪市接壤,两广文化交融,后发优势凸显。今年来,郁南县在云浮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广东省委赋予云浮“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的新目标新定位,围绕市委全会赋予郁南“全力打造大湾区生态产品供给地和经济发展新腹地”定位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持续做好脱贫攻坚巩固过渡期工作,开展脱贫攻坚成果“复查”回头看工作,全面摸查原建档立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并进行动态监测。做好脱贫攻坚交接衔接工作。组织镇、村和佛山市直各驻村工作队完成扶贫资金资产、办公财物资产及档案资料整理登记,办理移交手续,做到账物相符、交得清楚、接得明白、经得检查,确保交接工作圆满顺利,规范有序,不留历史问题。做好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推动扶贫资产增值保值,确保脱贫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邀请中山大学吴重庆教授团队对如何规范和加强扶贫资产管理进行培训,要求各村做好扶贫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和扶贫资产登记移交工作,继续管好、用好这批扶贫资产,让这些“扶贫资产”在未来的乡村振兴中继续发挥余热。组织开展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督查指导工作,避免资产闲置、流失。深入跟踪做好省直、佛山市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对接服务,有序开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各项工作。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助推经济提质增量发展
全面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大力培育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探索试行“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保证粮食种植面积只增不减。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加快正邦集团生猪养殖项目、新希望生猪养殖项目和平台古龙塘温氏高效智能生态养殖小区项目建设,全县生猪存栏16.0257万头。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今年新增了2个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8个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全力推进无核黄皮产业园建设,积极推动南药产业发展,推进南药“十镇百村”示范工程建设,全县南药种植面积约42.5万亩,建设了27个上规模、有质量、规范化的南药种植基地。发挥全省首个地方建设三农大数据服务平台的优势,引入大气候数字化技术,利用物联网技术、农业大数据平台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数据共享及产业指导。完善县镇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全县已建成县级物流服务中心1个、镇村电商服务站点150个,在都城镇、南江口镇建成冷链仓库并已正常运作。成立了集农产品收购、加工、储藏、冷链运输、销售、配送等服务于一体的郁南县新供销生鲜配送有限公司,拟计划入股广东供销放心农产品直供配送网络平台,全面助力我县农产品高效走向大湾区。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积极创建文化旅游品牌,激活文化旅游资源,提升郁南旅游知名度和旅游整体形象,刺激乡村旅游消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县共接待游客97.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5.004亿元。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全面提升乡村颜值风貌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攻坚成果,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有序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深入实施四小园建设、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等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制定了《郁南县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全面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大力抓好“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建设,提升乡村风貌。加快推进“万里碧道”建设。按照“水安全、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四个内涵要素和统筹碧道、绿道、古驿道三道合一规划,扎实分批推进碧道项目,全力打造西江、南江沿江经济带建设。启动国家森林县级城市创建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备案,正式迈入“创国森”行列。
深化文明村镇创建,焕发乡风文明新姿
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好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做好非遗普查建档,组织连滩山歌、面塑等传承人开展多场科普、传承、授艺活动,抓好《西江红船》《古道南江》《南江俚语故事》等书籍出版发行工作。深入做好磨刀山遗址、大湾古建筑群等文保单位抢险加固和安全工作。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全县共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分中心1个、实践所15个、实践站200个,实现了全县15个镇、200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
开展美丽圩镇基础建设,打造城乡融合服务中心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及新型城镇化工作,抓好美丽圩镇建设这个城乡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致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云浮市委“4321”工程部署,紧密围绕美丽圩镇“一强五美”建设目标,坚持“三个就近就地”建设路径,深入聚焦“10个一”+N的建设重点,深入补齐圩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全力备战全市美丽圩镇专项竞赛,美丽圩镇建设初见成效。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全县共建设209个乡村金融服务站和403个助农取款点,全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指导就业创业引进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强化人才引进、培育和提升工作,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建设灵活实用的产业化非营利性柔性引才公共服务平台,全县首批试点建设6个村镇人才驿站。发挥农技、科技特派员作用,邀请省农科院和省高等学院专家学者到乡镇开展现场指导、技能培训,强化农技专业人才培育。聚焦中医药(南药)优势产业,加强与本地企业对接联系,建立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库。二是培养“三大工程”技能人才。纵深推进“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粤菜师傅”三大工程。打造了一批如建城镇附城村“云浮粤菜师傅名村”本土特色品牌,形成了粤菜师傅与乡村旅游融合新局面,营造了培训+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
做强基层党建筑牢壁垒,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全面提升“头雁”质量,大力深化基层创新治理成效。持续深入实施“支部领航、阳光治理”强基工程,规范落实“四议两公开”“三个在先”“四项机制”等制度机制,完善村级组织小微权力清单,加强对村(居)民小组、村(居)民理事会等领导管理监督,用制度确保村级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目前全县建立自然村党组织600多个,合作社党组织74个,打造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50个,流动党员党支部22个,全面完成200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设置党小组2400个,包括金煌芒种植、无核黄皮种植、养猪等特色党小组250个。始终抓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个核心,持续深入推行“一核两化三到”模式,将党员服务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全面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激发乡村振兴发展动力
全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力破解“三农”发展要素制约,有效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培育壮大黄皮、南药、温氏鸡等主导产业的同时创新探索“散户+村委+政府+企业”四位一体土地流转新模式,建立县、镇、村三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拟定将扶持资金投资郁南县兴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由该公司投资温氏企业养殖项目,获得投资收益将用于来持续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及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全面推广竞争性“以奖代补”农村建设机制。推行“县统筹、镇组织、村实施、队申报、户表决”的竞争性“以奖代补”农村建设机制,进一步简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审批流程,激励群众参与家乡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县政府与云浮金融系统签订“共建普惠金融同促乡村振兴”合作框架协议,云浮市各大银行对郁南县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进行贷款授信达62亿元。(图片来源:郁南县委宣传部)